2025年上半年,本集團實現總收入約港幣 66.70億元,與去年同期持平。
股東應占盈利較去年同期下跌25%至約港幣4.90億元,主要由於去年同期本集團兩個物流港項目置入華夏深國際倉儲物流封閉式基礎設施證券投資基金,錄得稅後收益約港幣5.87億元,而2025年上半年并無該等收益。
截至2025年6月30日, 本集團在全國41個城市實現佈局,管理及經營53個物流港項目,總運營面積約671萬平方米,成熟物流園區的綜合出租率約87%。目前,本集團已在深圳、佛山、上海等主要核心城市實現「一城多園」佈局,有助於發揮規模效應、降低運營成本。
2025年下半年展望方面:物流主業穩中提質。一是運營優化與效能提升:持續將重心放在存量資產的精細化運營與效益挖潛上。深化戰略客戶合作機制,精準把握跨境電商、智能制造等業態帶來的增量需求,提升招商質量和客戶黏性。加速推進物流網絡關鍵節點佈局與運營能力建設,立足園區探索低空經濟、光儲充業務具體開發路徑,拓展高附加值增值服務,多措并舉提升主業盈利水平。二是精準投資與項目攻堅:保持審慎穩健的投資策略,優中選優,重點投向具備良好現金流預期和戰略協同效應的核心項目。全力推進深圳國際綜合物流樞紐中心建設與運營籌備,確保按計劃節點高質量完成;深化「公交╱地鐵+物流」等創新模式試點,打造綜合物流服務新標桿。持續優化佛山、中山等成熟項目的運營效率與服務能級;強化項目研究論證分析,有序推進北京房山、順義等項目進展工作。三是智慧賦能與綠色發展:加速推進物流業務的數字化轉型,運用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提升園區管理智能化水平和資源調度效率。大力推動「光儲充一體化」等技術應用,積極踐行綠色低碳發展,持續優化運營,打造集智能化、綠色化、低碳化於一體的標桿示范園區。
深國際華南物流園轉型升級迎來重大進展。2025年7月,本集團成功簽訂第一期留用土地的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標志著「投建管轉」大閉環商業模式再次取得實質性的突破。本集團將全力推動第一期留用土地的開發建設,著力打造高品質標桿性住宅項目,確保銷售回款與現金流及時回籠。
本集團將積極推動其余留用土地的確權與獲取,有序推進留用土地的開發建設,逐步釋放土地增值潛力,實現「投建管轉」商業模式的閉環,為本集團的長期可持續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2025年上半年,本集團的資本開支約為人民幣47億元(相當於港幣52億元),主要包括投資於物流園項目約人民幣13.6億元,深圳高速項目約人民幣19.7億元,平湖南項目約人民幣10.4 億元。
本集團預計2025年下半年的資本開支約為人民幣77億元(相當於港幣84億元),當中包括物流園項目約人民幣21億元,深圳高速項目約人民幣37億元,平湖南項目約人民幣15億元,深國際華南物流園轉型升級項目人民幣3億元。
2025年上半年,港口及相關服務業務收入較去年同期下跌13%至約港幣13.94 億元,主要由於港口供應鏈業務的收入因煤炭價格下跌而減少及整體市場需求放緩所致。股東應占盈利較去年同期下跌72%至約港幣1,204萬元,主要由於新項目投產導致折舊與攤銷成本增加,以及國內港口行業競爭加劇導致毛利率受壓所致。
2025年下半年展望方面:港口業務蓄勢賦能。圍繞港口板塊長期發展戰略,全力推進南京西壩港擴能改造等重點項目。推動江蘇靖江港主碼頭全面高效運營,釋放二階段工程產能,提升項目的業務量與營收貢獻;按照計劃穩步推進佛山富灣港前期報批報建等工作。繼續密切跟蹤粵港澳大灣區及長江經濟帶等重點區域港口投資機會,在嚴格風險控制前提下,審慎評估,尋求能夠強化網絡協同、提升整體競爭力的優質項目。
本集團通過旗下非全資附屬公司深圳高速統籌經營收費公路業務和大環保業務。
深圳高速於2025年上半年的整體收入約港幣42.20億元,較去年同期上升4%。受惠於財務資產公允價值變動錄得收益及財務成本大幅減少,凈利潤較去年同期上升21%至約港幣11.14億元。2025年上半年,本集團應占深圳高速的盈利較去年同期上升12%至約港幣4.84億元。
截至2025年6月30日,本集團投入運營的冷倉面積為25.1萬平方米(包括約2.8萬平方米的智慧化冷倉)。目前在建、擬建及規劃中的冷倉和智慧倉面積約24.2萬平方米。待全部投營後,本集團在冷鏈倉儲及智慧物流領域的市場地位將得到進一步鞏固。
未來,本集團將持續推進冷倉及智慧倉業務的拓展和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