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4年6月30日,本集團在全國40個物流節點城市實現佈局,管理及經營40個物流港項目,總運營面積約494萬平方米,成熟物流園區的綜合出租率約88%。本集團已獲取經營權的土地面積約833萬平方米,其中在粵港澳大灣區(“大灣區”)已獲取經營權的土地面積約245萬平方米。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本集團堅持以客戶為中心,不斷提升服務質量,提高客戶黏性,進一步打造品牌影響力。
展望今年下半年,集團將根據內外部形勢變化,及時放緩增量投資力度,將工作重心轉移到“提高運營能力、改善運營效益”上來。為加強招商工作力度,本集團推行了一系列積極務實的手段,如建立戰略客戶對接機制、研究挖掘新興產業增量需求等,推動招商成效落地;同時,本集團將持續探索更多輕重融合業務和增值服務,重點發力輕資產運營、管理輸出、冷鏈及分佈式光伏應用等增量業務,千方百計圍繞主業增收創收,切實提升資產運營能力和效益。
在增量投資上,本集團將更為審慎,更加“精挑細選、優中選優”,聚焦在經營效益好、抗風險能力強的核心區位進行投資。深圳地區,將圍繞深圳三級物流場站開發佈局,以“公交+物流”“地鐵+物流”等試點項目為切入口,打造示范性標桿項目,同時持續做好深圳國際綜合物流樞紐中心工程建設,依托鐵路貨場運營主體優勢,推動貨運班列上量增收。大灣區(不包括深圳)內,持續優化佛山、中山等項目的管理運營。北京地區,繼續推動在談項目落地,爭取房山、順義兩塊土地獲取。
深國際華南物流園轉型項目是本集團探索“投建管轉”大閉環發展模式中的重大嘗試。本集團於2023年10月與深圳市龍華區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備局、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龍華管理局及深圳市龍華區民治街道辦事處就本集團華南物流園一期面積約53萬平方米土地開展整備項目簽訂了《土地整備監管協議書》,采用安排留用土地和貨幣補償的方式實施本項目。
2024年上半年,深國際華南物流園轉型升級工作取得一系列階段性進展,各項工作正有序推進,力爭年內簽訂首宗土地合同。深國際華南物流園的轉型升級工作獲得政府大力支持,作為土地整備改革首批試點先行推進實施,土地整備收歸政府的首宗地塊成功拍賣,順利引進多家大型央企,為項目未來的整備留用土地提供了價值參照;園區轉型整體規劃逐步落地,作為深圳市首批重點部署的“集中連片用地項目”之一參與了全球招商,增添了“中部國際工程設計總部經濟集聚區”產業新功能。
未來,該園區將由物流倉儲功能轉型升級為以數字經濟產業為主、配套高端商業和居住的綜合性功能;本集團將按新規劃功能,分期確認留用地塊,逐步開發、建設、運營,以實現收益,為股東貢獻回報。
2024年上半年本集團的資本開支約為人民幣39億元(相當於港幣42億元),主要包括投資於物流園項目約人民幣18億元;深圳高速項目約人民幣9億元;平湖南項目約人民幣6億元。
本集團預計2024年下半年的資本開支約為人民幣65億元(相當於港幣70億元),當中包括物流園項目約人民幣21億元,深圳高速項目約人民幣26億元,平湖南項目約人民幣9億元。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個月,本集團實現總收入約港幣 66.10億元,較去年同期下跌4%(撇除匯率影響,與去年同期相若)。股東應占盈利較去年同期上升609%至約港幣6.53億元,主要是受益於本集團成功把兩個物流港項目置入華夏深國際倉儲物流封閉式基礎設施證券投資基金(“華夏深國際REIT”),錄得稅後收益約港幣5.87億元,以及主動優化內外幣種結構而使匯兌損失大幅減少。
2024年上半年,本集團“港口聯網行動”取得標志性進展,構建起以南京西壩港及江蘇靖江港為海江聯運中轉樞紐港,以河南沈丘港及江西豐城港為集配港的業務佈局,顯著提升本集團港口板塊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依托豐富的港口資源,本集團持續拓展港口營運產業鏈,加強了項目間的協同與聯動。同時,在運用現代科技技術,推動港口板塊向綠色、智慧、高效、安全的現代化港口轉型升級方面,也取得明顯進步。
於2024年上半年,港口及相關服務業務的收入較去年同期上升21%至約港幣16.02億元,主要受惠於港口供應鏈業務增長;股東應占盈利較去年同期下跌13%至約港幣4,367萬元,主要是受國內市場競爭激烈、港口業務毛利率下降及新項目仍處於培育期等因素的影響。
2024年下半年,將圍繞港口板塊分拆上市的遠期目標,本集團在新項目的投資和運營上,重點關注其對商業模式完善、板塊協同性增強、核心競爭力提升等方面的作用。本集團將加緊推動河南沈丘港一期、江蘇靖江港等新投營項目達產達效,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努力提高經營效益。隨著江蘇靖江港主碼頭二階段工程驗收,本集團將加快整體工程建設收尾,推動項目進入運營新階段,屆時將在業務量、營收等方面帶來可觀增長。同時,持續關注大灣區等重點區域,審慎尋找投資機會。
本集團的收費公路及大環保業務由本公司持有約52%權益的附屬公司深圳高速(其H股於聯交所上市及其A股於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統籌經營。
於2024年上半年,收費公路的路費收入及凈利潤分別較去年同期下跌10%及14%至約港幣26.33億元及約港幣10.65億元,主要由於2024年年初雨雪冰凍天氣及法定節假日高速公路小客車免費期增加,以及益常高速項目公司於2024年3月21日起不再納入合并范圍等因素影響。
於2024年上半年,大環保業務的收入較去年同期下跌7%至約港幣7.90億元,主要由於風力發電收入下降。此外,因資產減值及應收款項信用減值損失計提同比增加的影響,導致大環保業務錄得凈虧損約港幣1.57億元(去年同期凈利潤港幣2,181萬元)。
本集團冷倉及智慧倉項目覆蓋深圳、上海、石家莊、成都等地的多個物流港,主要為食品、醫藥、3C電子等行業客戶提供服務。截至2024年6月30日,本集團已投入運營的冷倉及智慧倉面積合共約18.19萬平方米,在建、擬建及規劃中的冷倉及智慧倉面積約30.31萬平方米。
在冷鏈業務方面,本集團近年在各物流港項目規劃和建設冷倉并取得良好進展。本集團與冷鏈物流頭部企業“萬緯物流”合資成立冷鏈運營公司,通過“重資產自主拓展+輕資產合作運營”的業務模式推進冷鏈業務發展。於2024年6月30日已投入運營的冷倉面積約18.19萬平方米,分別位於深圳黎光項目、上海閔行項目、石家莊正定項目、成都青白江項目及天津西青項目,其中,已完成智慧化改造并投入運營的冷倉面積共計約3.34萬平方米,有效提高了客戶的庫存空間利用率及貨物周轉率,同時極大降低了人工成本。
本集團持續深化“投建融管”小閉環商業模式,通過多種物流資產證券化途徑實現價值最大化。於2024年6月,本集團成功把杭州一期項目及貴州龍里項目置入華夏深國際REIT,錄得稅後收益約港幣5.87億元。2024年7月9日,華夏深國際REIT於深圳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基金發行規模為人民幣14.94億元,本集團認購華夏深國際REIT份額總數的30%。華夏深國際REIT是2024年中國境內公募 REITs市場上市的首單倉儲物流REIT,通過華夏深國際REIT的發行,本集團可有效盤活優質存量物流港資產,實現資金回籠,增強本集團的滾動投資能力。此外,本集團作為基金份額持有人仍可繼續受益於該等項目的業績,同時可為該等項目提供營運管理服務從而獲得可持續的收入。
為確保小閉環商業模式的可持續性,本集團將繼續堅持“私募”和“公募REIT”兩條腿走路,一方面積極為公募擴募儲備項目,另一方面繼續研究與實踐新設立私募不動產基金,多層次推動集團物流倉儲的資產證券化。